風險社會
「風險社會」
的概念到底在說什麼?
第一,
局部的風險確實在下降,但是全球的,人類整體的風險在積累。
比如,
我們現在依賴得越來越嚴重的互聯網,
有一天會不會發生崩潰?
這件事發生的概率非常低,
但是一旦發生,
那就不是你手機上不了網的問題了。
這對全球的交通、金融、信息安全,
甚至是地緣政治,都會引發前所未有的災難,
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
現在風險的嚴重程度,超出了人類的事後處理能力。
像前些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的事故,
差點讓日本的經濟發達地帶毀於一旦。
第三,
因為現在風險發生的時間、空間和方式,
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人類對於風險的預警能力下降了。
風險計算無法操作,
這是一個更可怕的問題。
我們經常講「黑天鵝」事件,
就是指這種完全無法預料的事情。
你想防範,都沒有可能。
社會學家貝克還提出了一個特別值得重視的概念,
叫「有組織地不負責任」,
為什麼出現這個現象?
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講的——
在傳統社會,
雖然風險高,
但是因為都是眼前的禍福,
找得到防範的方法,
也分得清相關的責任。
比如
火災,可以建立消防設施,縱火犯要判刑。
但是,現代社會通過市場、通過金融、通過大規模的陌生人協作,
把風險從眼前分攤出去,
在看不見的地方集聚起來。
這個過程,每一個具體環節都是好事,
每一個具體的人都充滿善意和創造性。
但是總體的結果是,不僅累積的風險巨大,
而且你再也找不到一個具體的人、具體的環節要對它負責。
所以,不僅風險大,治理起來也特別困難。
舉個例子,有歷史學家說,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在歐洲打得那麼慘,
實際上跟美國人是有關的。
本來,如果沒有現代金融,
歐洲國家很快就打仗打得民窮財盡了,就不打了。
但是有了金融業之後,一隻看不見的手,
把遠隔大西洋的財富輸送到歐洲來了。
比如
說一個美國女工,每個月掙了工資,
除了自己的日常用度,往銀行存上個20美元。
銀行會把這個錢不斷地向上輸送,
聚集了大量的人的20美元,成了一筆巨款。
那巨款就變成了資本,資本總得有個出處,
要掙錢。
正好歐洲國家在打仗,迫切需要錢,
可以發行那種利率很高的戰爭國債,
於是美國的錢就這樣投放到了歐洲戰場。
這就是
風險社會
(出處羅輯思維)
留言列表